3月30日,苏州市卫生健康委、市爱国卫生运动与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、市疾控中心联合,发布了2020年苏州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。监测结果显示:2020年苏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8.96%,创到历史新高,领先江苏省平均值。
苏州自2009年开始按照国家统一的问卷、调查和分析方法开展全市性监测。2020年共调查3060名15岁-69岁城乡常住居民,覆盖全市10个市、区。
监测结果显示:2020年苏州市居民健康素养呈现以下6大特征。
市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增高
本次监测结果显示,苏州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8.96%,“十三五”时期共增长17.66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一、全国领先水平。健康素养水平连续11年持续增长,2020年是苏州市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以来健康素养水平最高、也是增幅最大的一年,比上一年增加了7.12个百分点。
市民健康素养各维度得到全面提升
健康素养包含6个维度,分别是科学健康观、安全与急救、健康信息获取、慢性病防治、基本医疗、传染病防治。6个维度均比上年有提升。其中,基本医疗、健康信息获取、慢性病防治素养增长居前三位,均增长20%以上。健康素养6个维度较“十二五”期末增幅明显。
市民传染病防护意识与能力进步明显
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,苏州市民健康防护意识普遍提高。监测结果显示,51.61%的市民掌握了正确处理咳嗽、打喷嚏的方法,较上年增加11.48%。85.17%的市民知晓流感季节开窗通风,较上年增加6.85%。85.31%的市民知晓出现发热症状及时就医等正确处理方法,较上年增加3.09%。对于其他地区发生烈性传染病,96.09%的市民选择密切关注疫情变化,较上年增加3.20%。
市民对健康的理解更加准确
91.29%的市民知道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,而是身体、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,较上年增加2.45%。91.43%的市民知道保健品不是药品,不能代替药品治病,较上年增加2.37%。76.19%的市民知晓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,较上年增加8.81%。75.20%的市民知道运动对健康的好处,较上年增加7.38%。
更多市民掌握健康行为和技能
67.88%的市民掌握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,较上年增加6.63%。84.42%的市民知道遇到呼吸、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应该采取人工呼吸、胸外心脏按压和拨打急救电话,较上年增加3.07%。71.27%的市民掌握玻璃体温计读数的正确方法,较上年增加5.07%。49.10%的市民知道全国统一的卫生热线电话号码是12320,较上年增加0.67%。
市民基本医疗素养仍有明显短板
2020年市民基本医疗素养虽然增幅最大,但在6个维度中仍处于最低水平。仅有11.75%的市民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症;22.28%的市民能够正确认识肝脏;34.73%的市民知晓药品标签上“OTC“是指非处方药,是所有问题回答正确率最低的前三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