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> 工作动态 >> 地方动态 >> 工作资讯
把自己的任务完成,把他们安全送到家
发布时间:2020-08-30   信息来源:江苏省疾控中心 阅读次数:
字体: 【

  8月3日,多云,最高温度35℃,最低温度29℃,湿度87%,起点:昆山

  昆山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江苏省第二次启动的接驳转运点。今天是我来到昆山的第三天,7月31日上午,我报名参加涉外疫情防控接驳转运工作,下午接到通知,我被抽中了,8月1日中午奔赴昆山,2日培训分组,每个小组三人,一名公安系统的民警,一名卫生系统的医生,一名淮汽集团的驾驶员,人员固定。

  8月2日晚上8点30分,我们小组就接到了首次转运任务,组长小李警官召集我们碰了个头,简单分了个工,我根据转运任务,填写了相关表格,准备好第二天的防护物资,因为是首次,我不放心,又仔细核对了一遍。

  8月3日上午9点30分

  我们一组三人穿戴好防护服、帽子、面屏、口罩、鞋套、手套还有一件特殊的装备,互相检查过后,从入住酒店出发,前往昆山入境人员转运中转基地停车场待命。停车场里各市的大巴车都停靠得整整齐齐的,上面挂着硕大的“欢迎回到江苏”一行字,简单的启动仪式过后,我们开始静候入境回淮人员,今天一共需要转运8人,涉及到五个县区,赵师傅规划出最优路线,说要能十点出发就最好了,能避开最热的时候。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可能是有点紧张,我倒没觉得时间过得很慢。

  8月3日中午11点45分

  交通调运员通知我们人齐了,我立刻打起精神,把口罩紧了紧,开始上岗,逐个对入境人员进行体温测量,小李警官核对人员身份信息并安排到指定座位,老赵师傅将车子发动预热,冷气开足。出发前,小李警官对车上的人员介绍了大概的行程,“这次行程比较特别,停靠县区比较多,全程大概需要7-8个小时,请大家注册好苏康码,感谢大家配合,欢迎你们回家。”我看到所有回淮的人员全部都点头示意,眼神中透露出热切的光,他们出国的理由不一样,但是都因为疫情被滞留在境外,好不容易盼到通航,在上海又集中隔离了7天,通过接驳专车来到昆山,几经曲折终于到了回家的最后一个步骤,怎么会不配合。

  车辆启动了,踏上了回淮的路程,我除了测量体温以外,还要密切关注车上人员的身体状况,是否会出现晕车呕吐等突发情况,做好应急准备。N95口罩闭效果很好,面屏也发挥了作用,我开始觉得有点闷,隔离服在身上窸窸窣窣的,车窗外明晃晃的太阳,我原以为今年夏天不会热,没想到高温突如其来,幸亏车况好,冷气很足,除了闷暂时没有不舒服的地方。

  8月3日下午4点20分

  终于到达第一站,根据要求,中途不能停车不能吃饭,但是我一点都不饿,就是想上厕所,出发前,我们每个人都穿戴了成人尿不湿,但是很难克服心理障碍,只能憋着。

  8月3日下午5点28分

  到达第二站,途径淮海路的时候,我注意到小李警官一直盯着右边的车窗,看着窗外熟悉的景色却不能下车,只因有任务在身。

  8月3日晚上7点18分

  距离出发时间过去了8个半小时,最后一站的人员才全部接驳到位,在各县区的集中隔离点,他们将继续完成7天的医学观察,无异常后一个星期就可以回到期盼已久的家,我感觉他们的脚步都轻快多了。

  最后一站隔离点的工作人员给车辆里里外外进行了消毒,我们脱掉防护器具以后,3人不约而同的往厕所跑去。按规定接驳专班工作人员不能接触其他人,隔离点的同志准备了3份盒饭,我们带到了专门准备的休息地点,我一点胃口都没有,只想喝水,天气又热又闷,一天没喝一口水,我摸摸耳背,因为戴口罩时间太长,皮肤被磨得生疼,望着窗外万家灯火,望着近在咫尺却不能回的家,猛吸了几口新鲜空气,可以自由呼吸的感觉真好啊!

  奔赴在昆山淮安之间,3天1趟,转运的途中有规定不能随意交谈,所以大家都很安静,基本不说话。只有在返程途中大家会互相交流,说的最多的还是疫情防控,对于这次的接驳转运工作,我们都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想法,只想着严格执行转运闭环管理规定,把疫情阻拦在境外,保护好淮安父老乡亲,就像小李警官说的,“把自己的任务完成,把他们安全送到家,这就是我们该做的!”

 
关注微信公众号
关注微信公众号
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4-12-06 17:03:54